
袁达剑小传:
袁达剑小传:
1966年元月出生,1985毕业于湖北崇阳师范。1993年9月从事石材行业,1996年创办通山县宜通石材公司,2006年创办百石通股份有限公司。现为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副会长,通山县政协常委。
人物心语: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袁达剑很忙。
这是袁达剑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记者在采访的半个小时里,他的电话响了十来次。作为通山县百石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达剑不能不忙,年产量20万平方米,近千万元出口额,产值2000多万元,这样一个大摊子想闲也闲不下来。
他是15年前在校园内按部就班上下课的“袁老师”。1985年袁达剑从崇阳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城区重点中学——镇南中学从事教育工作。
“一份清闲而又安稳的工作。”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具备商人智慧的袁达剑把人生的舞台从课堂搬到商场。1993年,袁达剑在大畈老家发现了一种名贵大理石品种“黑底白”,多方打听后,得知当时的大理石销售行情非常好。没有丝毫犹豫,当时一穷二白的袁达剑把唯一的家产——老家的住房作抵押贷到5000元钱。买下矿山经营大理石原材料销售,就这样用自己的果敢开始了创业之旅。
随着对大理石市场的不断了解,袁达剑了解到原材料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守着名贵的品种,钱却给别人赚去了”。袁达剑坐不住了。
1996年,袁达建在卖原材料的过程中结识两位江苏石材开发商,由于在看法上的默契和经商方式上的投机,三人一拍即合,在当年底创办了宜通石材公司。这一次,袁达剑又展示了自己过人的商业智慧。
“当时办厂的已经不少,况且还有通山大理石厂这样的大企业,仅是跟风办一样的公司肯定不行,于是我派人到江苏去学习技术,将江苏那边的抛光和修补移植到通山。”正是因为袁达剑的革新思路,使得宜通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从而赢得了市场。“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后,除去成本和机械磨损费还净赚了2万多元。”
吃到技术变革的甜头后,袁达剑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不久,很多当地企业来宜通挖人,一下子,全县的石材加工企业都用上了新技术,原先的技术优势也失去了竞争力。”
于是,他又东借西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筹集到了80万元资金,花大价钱添置了一台龙门吊。有了先进设备作支撑,袁达建的石材生产量与日俱增,石材销售额不断增加。通过近10年的经营,宜通石材公司逐渐成了通山石材行业的龙头,年生产总值突破了1200万元,年上缴利税60多万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袁达建没有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灵活性,不断拓宽市场,改进生产工艺,精细生产流程,在通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又正式成立了湖北通山百石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近一年的苦心经营,百石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也由原来的1000多万上升到现在的2000多万,税收突破了100万元,就业岗位也增加到了350个左右,成了通山石材界的一匹黑马。
“优胜劣汰”是达尔文进化论中最精辟的论述,袁达建和他的百石通股份有限公司开拓创新,不断壮大,为通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