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石材之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服务 | 商务中心 | 帮助中心 | 客服:010-62237591 | QQ交流:点击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材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东海底梅园石仍在沉睡 梅园村里石材即将绝迹

点击数:1497 发布时间:2012-06-26 来源:钱江晚报

【摘要】1....

 

一位工人正在开凿梅园石

 

这座是当地最大的梅园石矿,但是现在却面临开采到尽头的危险。

  “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发掘的现场直播已经进行了2天。昨天的重头戏,是梅园石的出水,这也是沉船上与宁波关系最为密切的货物。然而,由于水下能见度还是太低,直播再次被迫搁浅,因此,央视也放弃了昨天的直播,改由宁波电视台直播了现场的一些内容,由于当天下午水下能见度更差,水下考古队放弃了打捞计划,梅园石未能成功出水。

  直播再度搁浅,梅园石最终没有出水

  由于第一天直播的失败,水下考古队对今天直播梅园石出水看得格外重要。这次打捞的梅园石,在沉船的中部偏南,约有五排左右,每排数量都不少,为了打捞方便,在工作平台前,考古队特意又造了一个临时打捞平台,还安排了四名考古队员辅助,事先对下水的人数也进行了控制。9点29分,直播即将开始,天气不错,不过,负责观测水下动态的考古队员说,水下的能见度还是只有半米,并不适合水下摄像和测绘,9点38分,负责打捞梅园石的考古队员整装待发,然而,主控室里水下实时监控镜头传来的画面显示,水下的情况还是很糟糕,“能见度太低,只能做做简单的搬运、清理文物,工作效率也很低。”考古队队长林国聪说。等到了9点58分,镜头里,海水依旧一片浑浊。主持人最终无奈宣布,放弃上午的直播,“等下午天气好些,我们再继续吧”。然而,记者从考古队获悉,下午水下能见度更差,不但直播没有办法进行,打捞也被迫放弃,梅园石最终还是没有出水。

  梅园石西晋起开始扬名,曾远销日本

  梅园石依然沉睡海底,然而,由于此前的报道,它已经激起了很多宁波人的兴趣。梅园石,到底是什么石头?记者就此采访了宁波民间文保圈子的名人杨古城。从他的嘴里,记者了解到了梅园石的前世今生。梅园石的产地位于鄞江镇的梅园村,有梅锡、梅溪两个点,南北相距不过两公里。梅园石在未开采之前,貌不惊人,是整片山岩的一部分,开采加工之后却色泽呈浅灰或浅紫,素雅大气,质地均匀细密,硬度适中,且耐酸碱,是碑材、石雕和建筑施工的上选石材。

  据史籍记载,早在西晋时,梅园石就便以石质优良,适用于建筑和工艺用材著称,自唐代开始,梅园石经常作为寺庙建筑的用材,保国寺中现存的一对唐代石经幢,就是用梅园石制作的。这也是宁波现存最早的梅园石构件实物。到了南宋,梅园石的开发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但广受国人喜爱,还开始出口到国外。

  在宁波与日本的贸易往来中,梅园石常常是商品之一。公元1184年,日本的东大寺要重修,日本邀请7个宁波工匠前往帮忙,其中4个石雕师傅都推荐了宁波本地的梅园石,1999年,杨古城应日本文化团体之邀出访日本,在奈良东大寺发现了南宋时期七个宁波工匠漂洋过海帮他们建造的建筑和石狮子。最终,日本东大寺的重修,就使用了梅园石。不过,随着大量的开采,在清代,梅园村附近的梅园石已接近枯竭。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说:“东浙碑材。不能得太湖石,次之梅园。质颇近腻。今石孔久闭,佳者不易求矣。”

  梅园石制品,在宁波街头有很多

  在宁波,现在到底还有没有梅园石?“梅园石,在宁波比比皆是,只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杨古城说。这些梅园石,很多都是一些历史传承下来的古物,涉及到石刻、石桥、石塔、石亭、石碑等。比如和兵马俑齐名的东钱湖南宋石刻,天一阁门口的石狮子,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崇教寺遗址出土的石经幢,用的都是梅园石。还有大型的如鄞州东钱湖畔北宋时期的二灵塔,用的也是梅园石。

  梅园石的耐风化性,保证了桥体的稳健,宁波留存至今的石桥,85%以上都是梅园石制造,宁波十佳名桥中,梅园石造的就占了5席,包括奉化的福星桥、广济桥、惠明桥、余姚的通济桥等。宁波的古亭,六成也是梅园石的质地,但保存下来的已不多了。“(其实)连南塘老街的搓衣板,还有宁波人做年糕的捣臼,也都是梅园石制品。”杨古城说,只要看到表面发红、发灰的石头,摸上去手感光滑的,而且呈块状的,基本就是梅园石。

  梅园村里梅园石即将绝迹

  历史上曾赫赫有名的梅园石,难道真的已经绝迹了吗?昨天,记者赶到了宁波鄞江镇梅园村。刚到梅园村地界,记者就见村子背后几百米外的一大片山坡已经“白化”。不少挖掘机、工程车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几条进出村子的道路上,满载着石块的运输车来来往往。村子的两头各有一个采石场。村民说,采石场存在已经有十几年了,以前多的时候有十来个,现在只留下了两个,这两个都是经过国土部门批准的。不过,村民说,现在山上的石材相比5年前已经少了八成,快挖光了。“象山小白礁的发掘,让更多人关注到梅园石,开始有保护意识,可惜太晚了,原材料剩下的不多了……”杨古城惋惜地说。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