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石材产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点击数:5245 发布时间:2015-11-18 来源:
【摘要】(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成果。 “十二五”以来,全省石材产业实现了由偏快增长向自主有序增长的转变,逐渐从速度型粗放增长阶段迈入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阶段,全....
- 中国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当前的身份无法查看此条信息,如果您是

- 请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还不是石信通会员,请联系网站客服!
- 现在就加入石信通会员,客服电话:010-62237591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成果。
“十二五”以来,全省石材产业实现了由偏快增长向自主有序增长的转变,逐渐从速度型粗放增长阶段迈入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阶段,全省石材规模工业增加值、产量、出口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仅次于福建省,是中国石材产业最重要的石材大省。
1、石材产业各项工业指标实现稳中有进。
2014年全省石材行业规模以上石材企业287家,从业人员60余万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1.44亿元,比2010年525.74亿元增长1.23倍,年均增长率为4.23%;利润总额66.35亿元,比2010年46.52亿元增长近1.43倍,年均增长率为7.42%;资产合计193.16亿元,比2010年119.21亿元增长1.62倍,年均增长率为10.13%;实现利税100亿元,比2010年65.17亿元增长近1.53倍,年均增长率为8.88%;每年产销率保持90%以上。
2、全省石材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十二五”以来全省石材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加成熟,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以平邑、莱州、五莲、嘉祥四大产业集群为主要生产加工基地,荣成、泗水、汶上、平度、莒南、招远等规模工业园区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莱州市石材产业集群获得山东省中小企业局“省级产业集群”认定,平邑县石材产业集群获得“山东省石材行业示范产业集群”称号,五莲县石材工业园通过整合治理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石材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企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除生产经营当地石材产品外,积极引进国内外其他石材品种,走产品多元化发展道路,平邑已发展成为中国江北最大的进口石材产品交易基地;逐步实现了文化元素、设计理念与部分石材产品的创新结合,具有高附加值的石材产品相继投入市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4、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能力、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得到全面提升,能够有效提高石材产品成品率的花岗岩框架锯、提高切割效率的金刚石刀头、实现清洁生产的除尘设备与废水处理设备等新产品、新设备相继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
5、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效果显著。
矿山锯切法工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轮锯与金刚石串珠绳锯的到广泛应用,生产效率和荒料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工劳动强度。矿山整顿效果明显,关闭、整合了一批矿山废石场,济南青、柳埠红、天青石、晶白玉等石材矿山已经被封,企业重新勘探开发推出的皇室芭蕾、古典黄、三彩玉、山东青、皇室珍珠、棕钻、中国棕等新产品得到广泛的市场认可。
6、行业品牌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竞争方向逐渐由价格竞争向产品品牌竞争转移,山东石材企业品牌塑造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品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省石材行业品牌建设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峰黄、奥仕白、晶白玉、黄金麻、樱花红等山东石材品种连续两届入选全国名优特石材品种。
7、石材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山东石材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4年累计突破4.8亿美元,较2010年3.08亿美元增长55.84%,其中花岗石制品、大理石制品、砂岩等产品出口额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稳定增长,料石出口额较2010年增长5.47倍。
(二)制约全省石材工业发展的问题。
1、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
全省石材企业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企业营销方式与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产品同质化发展情况较严重,部分地区产品种类与样式较为单一,市场渠道难以进一步得到开拓。
2、企业运行面临多重风险。
受经济下行压力与政策影响,全省石材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订单数量萎缩明显,大量的流动资金投向提升加工规模与工艺上,产成品存货不断提高,流动资金循环不畅,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升,尤其是人工成本显著提升,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企业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加。
3、企业“走出去”意识薄弱。
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港口资源丰富,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及海港四通八达,辐射范围覆盖日韩等市场,山东石材企业对外开放意识不足,除平邑县以进口经营石材大板外,其余产业集群大部分企业仍以本省花岗石资源开发利用为主,未能充分发挥港口作用,开发利用国外石材品种的企业较少。
3、企业生产规模扩张与矿山资源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企业为提高产量盲目扩张生产规模,产量增速过快,矿产资源遭到过度开采,不符合山东石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矿山资源保护造成严重影响,部分石材品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4、全省石材产业结构尚需提升。
山东石材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但石材企业数量多,缺少具备雄厚实力的龙头企业,国内前十名大企业中山东占比较少,产品的创意设计、安装服务等仍然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多数企业依旧停留在单纯的原材料加工层面,行业整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
5、石材行业整体品牌竞争力仍然较薄弱。
全省石材行业以中小型石材企业为主,大基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品牌力量,尤其是当前市场形势情况下,缺少品牌企业的引领,产品市场发展秩序不稳定,阻碍了市场的开拓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