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石材之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服务 | 商务中心 | 帮助中心 | 客服:010-62237591 | QQ交流:点击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材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助推矿山企业发展——洪成设

点击数:3382 发布时间:2018-12-5 来源:

【摘要】12月17日在福建建宁,召开绿色矿山会,今天在岑溪集会,再次探讨绿色矿山建设,这是好的开端,矿山不搞绿色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是大势所趋,这两次会议的主题是绿色矿山....

  12月17日在福建建宁,召开绿色矿山会,今天在岑溪集会,再次探讨绿色矿山建设,这是好的开端,矿山不搞绿色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是大势所趋,这两次会议的主题是绿色矿山建设,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大都围绕矿山谈矿山,我认为矿山要绿色发展,不能就矿山论矿山,要结合当前中国石材业的流通现状谈矿山发展,这才完美,毕竟矿山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过来影响矿山生产发展,现在就如何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助推绿色矿山发展,谈点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石材流通体系的建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石材流通体系建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住宅商品化之前,也就是1997年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沿用了传统流通体系。第二阶段是住宅商品化至今,有20年历史。这20年是中国石材业发展最快的20年,最显著的标志是自浙江石材市场于1997年开业以后,石材市场这种流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200家以上,承载了中国石材交易总额50%以上,70%石材企业数量,为中国石材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第三阶段是房地产精装修时代的到来之后。生产在变,需求在变,流通业态也必然会变,第三阶段必将带来新流通革命,流通业态必有很大变化。
   ㈠、现阶段石材流通业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石材流通业态为中国石材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平台商排挤了渠道商,最终取代了渠道商。
  石材市场这种新业态的出现,迎合了大量中小矿山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需要,使供需双方在石材市场这个平台交易,去中间化,促使石材价格下跌,激活石材需求,促进行业发展,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可以这样说,没有石材市场这个平台商,石材价格至少要高30%。但也造成一定后果,那就是渠道商只能纷纷退出,很少有生存空间,而渠道商有许多优点,比如,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无法在市场这样平台传承,相反,因为市场管控不利,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恶性竞争不断抬头,造成发展中的混乱,混乱中的发展。也就是说平台商排挤了渠道商造成的结果是“量增价跌。淡品牌”,恶性竞争乱行业。
  2、只知收租金,基本没服务。
  全国有石材市场近200家,基本上生意很好,除少部分市场有提升服务外,大部分只在初创阶段,有服务意识,生意好了以后,基本没有服务,只收租金,只当地主。这对矿山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是亏欠的。
  3、没有经销商,只是经销点。
  全国规模石材经销商基本没有,只是某个地区、某个市场的经营户与矿上生产企业对接,虽然有的规模也不小,但都是经销点,不是经销商,可想而知对矿山生产企业和大宗消费者是很难服务到位的。
  ㈡、当下流通业态的新变化及趋势发展。世界在变,矿山生产在变,需求在变,流通业态必然变,变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我们相不相信,变已悄悄来临,只是我们没反应过来而已。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变化:
  1、石材产业互联网企业已悄悄来临。
  产业互联网时代已悄悄来临,这几年不少企业介入,虽然做得有点艰辛,行业的痛点没有打通,但可怕的互联网肯定会来。
  2、工厂市场化
  现在有许多工厂改变成市场,大板超市,成为平台商,尤其是水头,势头更猛。
  3、市场园区化
  现在的市场越办越大有园区化趋势,市场已不单单是平台商,更是创业的场所,产业的聚集地。
  4、园区文旅化
  有些市场已在探讨石文化和旅游概念,以提高美誉度。
  5、平台渠道化
  有些市场已从平台商发展渠道商,保留B2B,探讨B2C。
  总之未来流通业态的变化趋势应具备如下一些特点:
  1、必须保留原有石材市场业态的全部功能,原有业态虽然不能适应现有企业发展,但不能淘汰,应予保留并完善,毕竟全国中小矿山和生产企业居多,还是需要这样的业态。
  2、必须大力发展B2C,跟阿里巴巴一样,除陶宝外,大力发展天猫,京东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利用市场的平台优势,搞好矿山和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做好代销服务,搞好自营,专营一些品种。
  3、必须大力发展线上平台,宣传市场平台,提升市场美誉度,做到线上线下融合,搞好体验店,定期召开产品推广会,定期举办石材应用体验展。搭建与房地产商、建筑商、设计师的互动平台。
  4、加强市场与市场之间的联合和整合,设立分销中心,把石材市场办成像 红星美凯龙一样的品牌企业。
  5、大力发展石文化和旅游概念,引进石博馆、奇石馆、国石馆、矿石馆、太湖石和景观石,做到石全石美。
  总之,未来的石材市场应是生产后一站式问题解决商,是矿山和生产企业销售产品的大平台,是消费者采购石材的首先地,是设计师的好去处,是建筑装饰工程商的贴心人,同时也是老百姓了解石文化的好去处。
  二、中国矿山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矿山生产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由中小散矿山生产企业发展到大中型矿山生产企业,装备及科技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绿色矿山建设已提到议事日程,绿色理想已形成共识。但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石材流通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矿山生产企业发展。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矿权设置不合理,目前采矿证设置有三年、五年、十年不等,政府说关就关,矿山企业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严重挫伤,投资安全没有保障。
  2、一品多矿是普遍现象,互相压价,非常严重,挤压矿山企业利润,也挤压了税收,更挤压了环境投入,致使政府不满意,根源是一品多矿,矿主与矿主之间各自为政。
  3、有品种意识,但没有品牌意识,尤其是一品多矿的矿山,更无法进行品牌投入和推广。
  4、重视矿山建设忽视企业营销,我们的矿山企业很少有营销观念,只是埋头做矿山,最多搞搞推销,大部份等客上门,严格意义说我们大部份矿山不是完整的企业,只能算是矿主。
  三、矿山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协同发展。
  前面我们讨论矿山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存在的问题,两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互相影响,各有前因后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促进中国石材业的健康发展,矿山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必须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有这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1、必须从战略角度去谋求协同发展,矿山生产好,流通才能好,流通体系建行发展好,矿山生产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才能搞绿色矿山建设,双方虽有利益消长性,但更是利益共同体,是矛盾统一体,绝不能发展为对立面。
  2、搞好绿色矿山建设,按需定产。
  矿山生产企业在搞好绿色矿山建设的同时,应根据流通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消费需求情况,按需定产。矿山生产出来的是石头,只有实现销售,才能变为财富。生产过剩然后降价去库存,同时又扩大再生产,形成新过剩,这样老路不能再走了,用降价来打垮谁的不和谐思路不能再走了,资源产品不搞薄利多销,不能成为大自然的搬运工,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矿山,有品牌意识。
  3、矿山生产企业是源头,要关爱流通企业,只有流通体系健全,流通企业有积极性,才能推销你的产品,尤其是流通新业态的产生,应积极参与并支持,流通好,矿山才能好。当然有些大型生产企业具备直接面对大客户的能力,但也不能忽略流通企业的作用。
  4、流通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矿山生产企业好,流通企业才会好,流通是服务业,服务矿山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是流通企业的天职,不做有损矿山生产企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事,规范流通行业自律,维护矿山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5、石材市场是平台商,更应管控好经营户,当好矿山生产企业推销产品的好助手,想尽办法研究并解决矿山生产企业的痛点,深化并提升服务,让矿山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满意。
  总之矿山生产企业多想想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多想想矿山生产企业,协同发展,中国石材业明天会更好!
  四、新市场,新业态,我们的共同期待。
  时代在呼唤新市场新业态的诞生,浙江石材市场成立于1997年,在全国石材同仁的关心下,走过20年的历程,新市场搬迁到浙江湖州和平镇,一期征地750亩,二期规划1500亩,具有如下十大优势:
  1、石材需求量大,200公里经济圈,每年消费石材2000亿元,蛋糕大大。
  2、品牌优,20年的品牌,家喻户晓,美誉度高。
  3、永久产权,心安业安,可租可买可参股。
  4、交通区位优,一小时到杭州、嘉兴,一个半小时到上海、苏州、无锡,杭宁申嘉湖高速直达,水路动车直达。
  5、规模空前大。
  6、金融服务优,租金贷,仓单贷,信用贷样样齐全。
  7、教育配套优,长兴曾出浙江高考状元。
  8、经营管理服务优,成立多个平台公司,服务商户及消费者和矿山生产企业。
  9、业态新,线上线下融合,B2B,B2C结合,体验和分销并举。
  10、石全石美,石材行业门类全涵盖。
  新市场将解决矿山生产企业三大痛点,1、免费进市场,贷款早回笼,2、享受新平台,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3、团队齐推销,销量大大跃。
  新市场,新业态,新事物,她必将是我们行业的新未来,希望大家给予关注。概括一句话就是,老品牌、真兄弟,20年风雨同舟,新市场新格局,100年业安心安。平台是大家的,也是你的,你若不关爱,那就是人家的。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