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庐山山南风景名胜游览区的九江市星子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瓦板岩(青石)、花岗岩、高岭土(瓷土)等开采历史悠久。
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因这些年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显得矛盾尖锐起来,采石业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尤其是星子县城附近的东牯山,因过滥采石而显得“千疮百孔”,而其对面就是庐山景区,其植被破坏情况更是引人关注。
星子县有关部门表示,当地政府已决心让星子的采石业三年内完全退出市场。

开采后废弃的石块被随意丢在山下

无序开采后的“瘌痢头”
一个个采石坑口遍布山体
耸立在这一座座石材加工场背后的东牯山,一眼望去,令人触目惊心。
东牯山距离星子县城不到3公里,位于白鹿镇秀峰村境内,与知名的庐山秀峰瀑布景点遥遥相对。6月20日上午,新法制报记者来到星子县“金鹿石材城”,金鹿石材城恰好位于东牯山脚下,据称是赣北最大的石材市场。
进入金鹿石材城内,石材加工场一家挨着一家,在石材加工场内,运石料的货车进进出出,夹杂着砂轮的摩擦声音,很是热闹。负责石料加工的工人们忙活于打造石狮、碑柱等石材工艺品。
有工人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他们加工一对大的石狮子一般需要半年多时间,价格大致在2万至5万元一对,像他们这样几十人的大厂,一年大概要卖出将近200对狮子,但“还是以小的(狮子)为主”,另外还有大量工艺品种,但大部分都是销往外地。
耸立在这一座座石材加工场背后的东牯山,一眼望去,令人触目惊心。据了解,该山一直绵延至邻近的星子县温泉镇,因蕴藏有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而被滥采。
记者往山后走去,时隔十几分钟炸药炸洞采石的声音从半山腰传了下来,可以发现通往山上采石现场的路上,载重机、挖掘机来来往往,忙碌一片,一路上粉尘飞扬。
在东牯山上,一个个采石坑口遍布山体,正在开采的矿口和已毁弃的矿口使原本秀丽险峻的东牯山变得面目全非,完整的山体更是形成一个个大窟窿。有采石工人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东牯山分布100多个这样的开采坑口,“基本上就是一个坑口属于一个老板”。
乳白色污水直排河中
这些排放物质不仅容易污染河水,还有可能使河道堵塞。
星子石料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使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量大,特别是大量的弃土弃渣,损害了庐山景观形象。
早在2007年,就有地理研究学者指出,非金属矿产开发给星子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发展速度十分严重。仅根据1982年10月8日与1994年11月2日两期卫星相片的对比分析,1982年由于开采石材所造成的退化土地为54.1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7%,1994年,退化土地已扩大到130.7km2,占全县土地面积17.7%,平均每年扩大6.38km2。
还有当地群众告诉新法制报记者,采石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江湖堤岸崩塌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可能危害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露天堆放的采石尾料中,重金属和有毒矿物元素含量较高,经雨水淋溶和地表水冲刷形成浊流,侵入地下水,流进河流,严重污染水系,同时加剧土壤污染、退化”。
新法制报记者在金鹿石材城采访过程中就看到,有一条小河从石材城中缓缓流过,但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桥下河道边就有两个下水道出口,一直往外排放夹杂着许多乳白色不明物的污水。一名工人告诉新法制记者,那主要是用水清洗石材或者经雨水打湿的乳白色沉淀物。
据了解,由于很多厂未建污水处理工序,只是挖了一条排水沟通向小河,这些排放物质不仅容易污染河水,还有可能使河道堵塞。
非法采石洞口“难以统计”
“有时一年取缔的非法开采矿点就达上百家”。
星子县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士告诉新法制报记者,采石曾是星子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早些年,采石、石料加工等,给星子财政带来的税收收入,一度达到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1/3,差不多是三千多万”。
星子的石雕也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星子县经济还有些落后,所以早些年政府一直鼓励加大开发的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所以星子在这个方面独具优势,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前来,前些年甚至成了星子政府重要的招商项目。
目前县内纳入国土部门监管的采石场有上百家,“包括开采的、加工的、运输的,相关从业人员将近两万人”。政府为了加大开采规模的科学、合理性,还曾对比较零散的开采、加工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
新法制报记者还了解到,实际上除了纳入国土部门监管的100多个开采洞口外,星子县境内那些未经审批的“非法洞口”更是“难以统计”,“有时一年取缔的非法开采矿点就有上百家”。
一证多用现象严重
九江市国土资源局颁发给星子县采石企业的采矿证一共只有23个,而当地有上百个采石洞。
星子县国土资源局的有关人士解释说:“上百家那是指采石洞口,一般一个洞口就是一个采石场,这些采石场和经过审批的这些采石公司是一种经济承包、合作组织的形式。”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所谓的合作形式,就是经过审批成立的这些石材厂很多只是个挂名的空壳公司,既没有自己的设备,也没有自己的采矿工人,只是成立这个公司以利于向有关部门申请办采石法律手续,然后以公司名义向各洞口开采经营户发包,一证多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年可以从每个采矿个体户收取不菲的管理费。
对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利用成立公司并以公司名义申办有关手续,而后又将矿产发包给个体户开采的采矿行为属非法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谁开采谁就要取得开采主体资格。换句话说,批准审批了多少个采矿许可证,就只能开采多少个矿,其他发包的个体独立开采经营户,涉嫌无证开采。
九江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科科长匡杰告诉新法制报记者:“所谓合作形式挂靠采矿证的行为是不允许的,目前国土部门已了解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将进一步完善监管,对这种行为进行清查。”
监管非法采石需多部门协助
停了非法采石厂的电和炸药,他们就买柴油机发电,你查他就跑。
对于东牯山的现状,匡杰说,东牯山的无序开采确实与庐山旅游整体开发的形象不相称,但这很大部分坑洞是多年前就形成的。“国土部门对矿石开采的监管起步比较晚,尽管现在对矿石开采的监管正在逐步完善,但依然有很多难点,靠国土部门一家无法完成。”
之前,星子县国土局曾停了非法采石厂的电和炸药,他们就买柴油机发电,你查他就跑。“所以关停一个非法采石点需要公安、供电、安监、环保等多部门的协助才行,同时,也希望当地政府重视采石监管工作。”匡杰说,为此从省里到市里多部门,都曾多次向星子县政府方面提出整改建议。
星子县政府方面也曾多次表态要关停采石业,“但不能紧急刹车,只能够逐步缩小采矿规模,逐步退出来”。由于牵扯到的人太多,一下子要停下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需要一个时间上的过渡”。
匡杰说,在采石无法一时退出市场的情况下,国土部门只能尽量希望各采石企业改良开采工艺,“去年开始,我们已启动了矿业实地核查,准备尽快重新编制矿石开发方案,争取少破坏植被和环境。但从目前看来,很多开采企业不愿意改良开采工艺,因为那意味着开采成本的加大”。
3年左右关停所有采石企业
对于星子采石业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尤其是东牯山的现状,已引起多部门的重视。
今年1月10日,江西省人大环资委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星子县位于庐山秀峰附近的采石场乱采滥挖,严重影响庐山景观和鄱阳湖生态旅游”。
最棘手的问题还在于“善后”。
据了解,星子当地已遭遇严重破坏的山体植被,需要大笔的资金才能逐步复绿,但由于资金来源少,只能够“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星子县林业局副局长陶松柏告诉记者,对于星子采石对林业植被的破坏情况,省林业厅也一直非常重视,“政府已在东牯山试点对废弃的1000余公顷的东牯岭老矿区全面进行植被恢复,所需要的资金缺口非常大”。
“从2009年开始,我们林业部门就没再批准一例允许企业采石的用地手续。”陶松柏说,近段时间,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已经多次对采石的问题召开会议,“县里已经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关停所有采石企业,彻底退出采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