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石材之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服务 | 商务中心 | 帮助中心 | 客服:010-62237591 | QQ交流:点击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材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央视10月28日[焦点访谈]放任自流的“石头水”

点击数:1543 发布时间:2011-11-29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摘要】1....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现在大家在画面上看到的是一条河。它叫谢家河,位于江西都昌的苏山乡。都昌县濒临鄱阳湖,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农业县。过去,清清的河水滋养着乡亲们的土地,而今天,这条河却变成了乳白色,被村民们叫做石头水,既不能喝也不能种庄稼。那么,这石头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呈灰白色的河水

  谢家河紧邻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几十年来,苏山乡上几个村落的农田灌溉用的都是谢家河里的水。然而最近几年,谢家河里的水却再也没有村民敢用了。

  当地村民把这种呈白色的河水称之为石头水。记者沿着谢家河附近走了走,发现大面积的河面都呈灰白色。越往上游走颜色越白,有些地方已经是乳白色。从河面裸露的水生植物上可以看到许多白色的粉尘挂在根茎上,甚至有死鱼浮在水面上。

  村民们告诉记者,不仅河水被污染,山里的水库和地下水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是从七八年前开始的,一年比一年严重。那么这些水源是怎么被污染的呢?

  一进苏山乡记者看到了许多石材加工厂,重型车辆运着石料在进进出出,大型切割设备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空气中粉尘飘飞,随处可见石材切割后的剩余垃圾。这些工厂基本上就在道路两旁,近乎开放式作业。在石材切割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水来冷却切刀和冲刷石料,记者看到许多工厂用来冷却切刀的水基本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到了工厂以外,就是这些废水污染了苏山乡周围的水源。

  违规排放废水的石材加工厂

  石材加工厂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环评手续。那么苏山乡的这些石材加工厂是否办理了相关的环评手续呢?

  记者在苏山乡走访了七八家石材加工厂,这些负责人给予的答复是,要么没有办理,要么正在办理之中。没有任何一家通过环评手续的。据了解,苏山乡一共有石才加工厂47家,这些石材加工厂短的开了一两年,时间长的有七八年,按说没有办理环评手续就不应该开工,石材加工后的废水都已经排放了七八年的时间。

  为何污染多年都未解决

  在都昌县环保局,记者看到了都昌县环保局向各个石材加工厂下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其中最早下达的是2011年4月,晚一点在2011年9月。那么,苏山乡的石材场应该经过了半年多的整改。

  而事实上,即便通过了半年多的整改,这些石材加工场排出的废水依旧没有达标。经清华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对这些谁的检测这些"石头水"中悬浮颗粒物超标9倍多。并且苏山乡不光石财加工厂没有办理环评手续,就连山上的石矿开采企业也没有环评手续。

  就此,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比较薄弱,所以能够有外资引进他们企业过来,应该说有点地方保护主义。当被问到到底是国家法律法规重要还是这些政策发展重要时,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直有先发展后治理的想法,承认这里确实违背了国家相关规定。

  据了解,苏山乡47家石材加工厂不但在环评上有违法行为,而且在土地使用上同样存在着违法行为。这些工厂每家占地都在四五亩以上,大的工厂达到十几亩,而这些建设工厂所用的土地都是违规租借而来,没有办理任何土地使用手续。这些石材加工企业每年纳税额在400万以上,正是由于利益驱使,才使得这些污染企业一路绿灯排污至今。

  没有环评手续,没有用地许可,几十家污染企业违法开工,一干就是七八年。厂子有了盈利,镇政府有了税收,可代价却是当地的环境和农民的利益。就在记者离开苏山乡后,都昌县已经组织由当地环保、工商、国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依法关停22家污染严重的石材加工厂,并要求各石材厂必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废料处理场。过去,对这些厂子查过,也叫停过,但都没停住,那么,这次是不是真能管得住呢?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