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他一无所有,默默无闻,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工棚打磨大理石求生存的个体户;10年后,他马到成功,家喻户晓,是一个依靠自主创新发明专利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家。10年磨一剑,10年的峰回路转,10年的风雨兼程,经历10年的打拼和苦心经营,他成为了通山石材行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通山的优秀企业家。他就是通山县华南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兆喜。
也许你在通山的大街小巷与陈兆喜擦肩而过时,看到拄着拐杖的他,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疾人;也许你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和陈兆喜迎头碰面时,只是觉得他是通山44万人民中最平凡的一份子。不,你的想法大错特错,如果你与他深交或面谈过后,身心正常的你会觉得自愧不如。你千万别小看他衣着朴素,行头简单,行动不便,他却是凭着一条腿走出来的亿万富翁,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聪明的智慧磨练出来的点石成金的时代弄潮儿。
作为一名残疾人,陈兆喜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对他的创业经历,可以用十个大字来概括:彷徨、转折、跨越、回报、责任。
彷 徨
1979年,高中毕业后陈兆喜被招进通山县服装厂当了一名职工。进入20世纪90年代,服装厂经营惨淡,工资得不到保障,于是,1992年陈兆喜便辞职下海办起一家小大理石厂。创业伊始,陈兆喜口袋里仅有1万多元资金,为此他找亲友凑来5万元钱。就是凭着这6万多元,陈兆喜在该县大畈镇大堪村购进二三台机械,聘请六七个人,在通山县老公路段旁边租了一快140平米的空地,用竹竿搭了个茅草棚,算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刚开始时,大理石厂连年亏损,投下去的几万元钱变成了几堆卖不出的废板,即使偶尔卖出一些,也是亏本销,陈兆喜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工厂生产没有周转金,给摩托车加油没有钱,就连一家人吃饭的钱也成问题,好多次饭熟了没有菜吃,只好往开水里加点酱油当菜咽饭。以制秤为业的老父亲见儿子沦落到如此地步,多次劝他:“孩子,石头的饭不好吃,还是出去给人家制秤,或者在家里开个小卖部,过好小日子就算了。”不善言辞的陈兆喜,望着一脸无奈的贤妻和唉声叹气的老父亲反复地说这一句话:“天无绝人之路。”
1997年3月,在县弄行5万元的贷款的支持下,他的大理石板打入了北京市场。这一年他盈利6万元。这来之不易的6万元是一笔精神财富,是他从事大理石后赚到的第一桶金,成为激发他走向成功创业之路的催化剂。
在创业初期,虽然陈兆喜的厂房规模不大,收入不高,但是他从没欠过任何税费,养成了“依法纳税、足额缴费、合法经营”的良好习惯。
转 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陈兆喜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知,如果对大理石只是进行粗放式的加工和打磨,不仅浪费原材料,而且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为早日成功,陈兆喜跑遍了全国各地,拜访了20多位带锯方面的专家,请他们指点迷津。几个月时间里,陈兆喜不知失败过多少次,也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尽管6万多元积蓄花光了,但他仍狂热不减,愈挫愈奋。半年后的一天,他在湖北天门特制的超薄带锯片上嵌上金刚石刀片,用不饱和树胶粘贴两块大理石板,在用这特殊的刀来割这特殊的板。随着带剧的转动,全世界第一块超薄大块大理石复合板问世了。满脸憔悴的陈兆喜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摸着又薄又平的大理石板,十分激动的说:“好,好,我成功了。”
紧接着,他大批地生产2.5至3毫米薄的大块大理石复合板,销路日畅,销货量一路看涨。他摸准了北京人喜欢外国货的习惯,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从伊朗进口“莎安娜”米黄石和西班牙进口米黄石,把它切成超薄板,就这样,“莎安娜”复合板从此就诞生了,这也成了陈兆喜的一项专利发明。2000年元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他颁发了“实用新型大理石复合板专利证书”。从此,陈兆喜的复合板不仅畅销国内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城市,还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这一项专利的发明,每年给国家创外汇收入10多亿元人民币,这也成了陈兆喜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跨 越
为了将专利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2003年3月,陈兆喜筹集200万元资金申请注册了通山县华南石材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化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为50多名农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两位残疾人安排了就业岗位,当年实现利税41万元。
2003年至2008年是陈兆喜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他为人厚道,诚信经营,以质量为本,以客户为尊,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档升级,他所生产的“莎安娜”复合板供不应求,畅销全球。截止2008年底,他的资产总额达近亿元,年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上缴税收400多万元,安排就业人员500多人。厂房也由原来的3亩扩展到了现在的54亩1.4万平方米。
陈兆喜成功了,许多荣誉和头衔也纷至沓来。2001年被咸宁市工商局授予“市级文明经营户”称号;2003年被湖北省私营企业协会授予“省私营企业优秀创业者”称号;2003-2004年被湖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满意商品企业”;2007年被获得“湖北省十佳石材企业”称号,同年被通山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家”;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自强模范”,全县“先进私营企业”,全县“模范纳税户”。同时还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员、中国民间商会企业会员、慈善爱心先进个人、县政协委员。这些荣誉和光环就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他事业发展的鞭策和激励。
回 报
自从“莎安娜”大理石复合板问世后,本县及外地的大理石厂家前来学习技术,陈兆喜都十分乐意帮助。有人劝他说:“你守着这项大理石复合板专利,能使大理石资源增值数十倍,效益也成倍增长,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传给别人,真是犯傻!”陈兆喜笑了笑说:“这是一项节约资源的环保型专利,只有奉献出来,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真正造福社会。”不到两年时间,这项新技术风靡各地,通山县十几家大理石厂和福建、广东、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的数千家大理石厂纷纷效仿生产复合板,由此每年给国家创造的外汇至少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
陈兆喜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近些年来,他每年向贫困村、贫困家庭、希望工程、福星工程捐款达百万余元。在去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陈兆喜组织公司员工先后三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
责 任
陈兆喜在用工问题上非常谨慎,凡是有计划生育问题的人一律不用,凡是违法犯纪的人一律不用,凡是好吃懒做的人一律不用。几年来,他公司没有发生任何治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还经常配合计生、综治等单位工作人员,检查公司员工的相关工作。
目前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关键时刻,陈兆喜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政策的号召,把自己的员工当成亲兄弟一样对待,从来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提出减薪减酬的要求,而是亏着本在做生意,不管是那里来的定单,哪怕是亏本或保本,他多毫不犹豫地接下来,让工人兄弟们都有事做,有班上,有工资发,有饭吃。别人都说陈兆喜不会算帐,亏本生意还做得那么带劲,可他却说:“我不能因为市场前景好的时候让兄弟和我一起分享盈利的喜悦,在这种困难时期,我更应该让兄弟们感到亲人般的温暖,不能丢下他们不管。”这么多年来,也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感支撑着陈兆喜在创业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使他的企业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变大的历史蜕变。
如今已是亿万富翁的陈兆喜却说,他当初选择石材行业入错了行,他现在正在谋求另外的出路,准备慢慢转行。其实做什么事情只要拥有陈兆喜那样的坚韧和坚强,只要具备他那样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品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做不成的事。
附件1:
咸宁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侯选人推荐表
姓 名
|
陈兆喜
|
性 别
|
男
|
民族
|
汉
|
照
片
|
出生年月
|
1961.12
|
学 历
|
高中
|
学位
|
|
政治面貌
|
|
身份证号
|
422326196112070036
|
工作单位、职务
|
通山县华南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
通 讯 地 址
|
通山县通羊镇南市路197号(县石材工业园)
|
办公电话
|
0715-2385168
|
手机
|
13339887599
|
邮 编
|
437600
|
个
人
简
历
|
1978年6月毕业于通山第一中学后在家待业;
1979年3月至1992年5月在通山县服装厂工作,任会计;
1992年创办通山华南大理石薄板厂任厂长;
2003年成立通山县华南石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今。
|
主
要
业
绩
|
一、自92年创办大理石厂至今,共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千万余元;
二、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0个;
三、研发的“大理石双合板粘合技术专利”提高大理石资源开发附加值10倍以上,为国家出口创汇10亿元人民币以上;
四、多年来,给希望工程、福星工程、灾区重建等捐款捐物百万元;
为通山石材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
主要
获奖
情况
|
2001年被咸宁市工商局授予“市级文明经营户”称号;2003年被湖北省私营企业协会授予“省私营企业优秀创业者”称号;2003-2004年被湖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满意商品企业”;2007年被获得“湖北省十佳石材企业”称号,同年被通山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家”;0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自强模范”。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