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打造中国第四大石材基地探析
点击数:2301 发布时间:2006-08-22 来源:吉林日报
【摘要】....
- 中国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当前的身份无法查看此条信息,如果您是

- 请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还不是石信通会员,请联系网站客服!
- 现在就加入石信通会员,客服电话:010-62237591
“打造中国第四大石材基地!”这句话在蛟河人心底憋了10年。
10年来,蛟河人铆足了劲,埋头苦干,向着目标迅跑。8月,骄阳似火。置身于石材如海的蛟河市天岗开发区,记者被创业激情包围着,真切地感受到了石材产业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以2005年计算,石材产业实现GDP3.92亿元、工业增加值3.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800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6倍、9.1倍和4.3倍;仅石材一项,天岗镇人均增收近万元。
时间倒退10年,整个天岗镇的GDP不到4900万元,10年后翻了三番;由十几户“土、散、小”的手工作坊,到年加工石材300万平方米、上百家企业的产业集群——这就是天岗的气魄。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天岗石材“成名”较早,清朝年间,因其质地坚硬、色泽纯正,被用于皇宫的修建;建国初期,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都选用了天岗石材。现如今,因为绿色环保、用途广泛,被评为A类石材,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等地;储量也足,达100亿立方米,可连续开采200多年。
拥有最大的储量、最好的材质,打造中国第四大石材基地可谓得天独厚。1996年,蛟河市的决策者们科学谋划,果断决策,举全市之力打造石材产业。
经过3年的精心运作,1999年,天岗石材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2003年升为省级开发区。他们利用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寻求突破,为投资商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做到了高效廉洁,许多项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一批有规模、带动性强的企业纷至沓来。澳门信兴投资股份公司董事长柯天從,在几次实地考察后表示,蛟河让他见识到一个开放的东北。他对产品打入海外市场很有信心。从磋商、洽谈到正式签约,双方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天岗开发区已累计吸引外资10亿元,驻区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以石材产业为主,制塑、橡胶、餐饮、运输等配套产业为辅的发展格局。
变以量取胜为又快又好十年磨一剑。如今,天岗石材集东北地区最大的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于一身。然而,蛟河市的决策者们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在谋划着更高的目标——打造中国第四大石材基地。
从“东北最大”到中国第四大石材基地,路如何走?
2005年,王志厚由蛟河市市长升任市委书记。调令到了好几天,可是书记却一直没露面。原来,王志厚借去南方学习的机会,深入到福建各地考察石材市场去了。考察回来后,王志厚久久不能平静:福建石材储量20亿立方米,不足天岗的四分之一,可是,拥有建材市场10个,年产板材占全国总产量60%,出口340万吨,占全国72.52%,年创产值140.43亿元。
蛟河人找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天岗石材还仅仅是“捧着金碗只找到一个边”,石材产业大有可为。要正视差距,转变思路,突破单一的生产基地角色,实现产业转型,建立石材产品集散地,辐射东北乃至海内外市场,与全国仅有的几大石材产业基地并驾齐驱。
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蛟河市实现了一个精彩的转身。整合资源、做强企业、拉长产业链、向资源深加工要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逐步淘汰了规模小、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小企业,按照科学开采、综合利用、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整合现有企业,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靠租赁等多种形式,使大量的闲置资产得以盘活。他们把所有矿山划分为若干个大型矿区,统一竞标开采权,规范开采规模;实行企业扩能整合,把若干个小企业整合为一个大企业或组建集团公司,从而提高竞争力。如今,现有的44个矿山已被整合成13个开采区,实现了规模开采、分类开采。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了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了便于统一协调,天岗开发区还成立了同业商会,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市场品牌。同时,抽调有销售经验的干部,专门负责开拓市场。他们还专门成立了石材工业学校,办起了培训班,开设石材加工、雕刻、工艺美术、机械维修、大锯操作等多门课程,培训了一大批石材加工和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
艾特石材加工厂为提高产品档次,特地从河北省聘请了雕刻名师;北方石材公司为摆脱家族式管理,招聘了从事企业管理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目前,天岗石材已从过去只能生产墓碑、路边条石等粗放型产品,发展到生产板材、异型石材、规格石、石雕等4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从装饰材料到工艺品,天岗石材产业完成了产品升级换代。
发展循环经济提起石材生产企业,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灰蒙蒙的天空,漫天飞舞的粉尘。然而在天岗开发区,却是另一番景象:清纯的蓝天,无边的绿意。这一切缘于蛟河市壮士断腕的决心——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去换取一地一时的发展!
近年来,蛟河市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石材加工势必产生大量的石粉和边角废料,以往堆在镇外牤牛河边,不仅污染了河水,而且一到刮风季节,石粉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产业发展得愈快,污染问题就愈突出。如何解决?天岗开发区把目光盯在了环保项目上,把重点敲在了变废为宝的项目上。他们想方设法引进了“微晶石”装饰装潢材料项目,以石粉边角料为原料,经过高温高压,生产大小面板、家具材料。“微晶石”具有绿色环保、防潮、防蛀、不变形等优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试生产期间,就有多家代理商登门,要求“代理”。它不仅延长了石材产业的链条,而且把石材“吃干榨尽”,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大资源、小产业是我省石材业的现状,这一“大”一“小”之间,有道不尽的尴尬。历经10年的奋力拼搏,蛟河石材产业呈现出昂扬之气、恢弘之势。然而,打造中国第四大石材基地,仅靠蛟河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省上下共同的关注与支持。天岗石材是蛟河的、更是吉林省的,只有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打造叫得响的吉林品牌,才能成就梦想。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