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石材产业发展规划
点击数:22524 发布时间:2015-8-31 来源:
【摘要】前 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治区经济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贺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实施“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
- 中国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当前的身份无法查看此条信息,如果您是

- 请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还不是石信通会员,请联系网站客服!
- 现在就加入石信通会员,客服电话:010-62237591
前 言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治区经济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贺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实施“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四大突破”和“工业立贺、富民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3.85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35.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3.19亿元。电力、林产、矿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五大百亿元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十二五”末期,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8%。
贺州市石材产业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经过30多年发展,2013年全市已拥有石材企业666家。作为石材产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起来的碳酸钙新材料加工企业也已经达到109家,石材荒料产量73万立方米,板材产量2060万平方米,重质碳酸钙粉体625万吨。全行实现工业总产值85.29亿元,其中,石材开采与加工产值43.37亿元,碳酸钙新材料(重质碳酸钙)产值31.26亿元,从业人员近2.14万人,石材产业已成为贺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特色型产业,也成为自治区建材及新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贺州石材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花色品种优良,属国内外高档装饰石材品种。同时,贺州市白色大理石的氧化钙含量高、杂质少、白度高,是发展碳酸钙新材料的优质原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
贺州市政府对石材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在资源勘查、开发、产品加工以及市场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产业已列为贺州市重要的特色产业,是贺州市打造五大优势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该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国内福建水头、山东莱州、广东云浮等石材产区相比,产业发展基本处于矿产资源的初级加工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及附加值较低;商业模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等问题依然存在。面对国际国内石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市场需求的新动向,以及国家、地方对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加快产业创新与升级发展是新时期贺州市石材产业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在上述背景条件下,我院受贺州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编制《贺州市石材产业发展规划》(简称:本规划)。本规划编制将立足于国际国内石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以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为依据,力求联系实际,做好科学定位,明确方向与目标,落实任务与重点,项目与产业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打造资源开发、产业加工制造、静脉产业、研发与创意设计、会展商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高效、节能环保型的新型特色产业。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1
一、 规划背景 1
二、 规划目的和意义 5
三、 规划依据 7
四、 规划编制技术手段 8
五、 规划范围 9
六、 规划期限 9
第二章 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10
一、 发展历程 10
二、 产业现状 12
三、 资源条件 20
四、 建设条件 24
五、 政策环境 28
六、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9
第三章 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2
一、 广西经济社会环境 32
二、 石材产业发展现状 33
三、 石材产业市场前景及需求量预测 36
第四章 产业发展SWOT分析 40
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定位及目标 42
一、 指导思想 42
二、 发展原则 42
三、 产业定位 43
四、 发展目标 44
第六章 发展重点 46
一、 调控资源开采总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矿产资源价值 46
二、 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47
三、 推进以研发、设计引领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发展内在动力 47
四、 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市场掌控能力 47
五、 重视生态、环保、安全、综合利用,建设绿色新型产业 48
第七章 规划方案 49
一、 产业链设计 49
二、 产业总体布局方案 52
三、 资源整合 52
四、 石材加工产业规划方案 55
五、 产业结构优化方案 57
六、 技术升级方案 61
七、 循环经济方案 63
八、 配套产业方案 6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67
一、 编制依据 67
二、 环境现状 67
三、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69
四、 环保目标 70
五、 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71
六、 环保措施 72
第九章 保障措施 77
一、 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 77
二、 加快地质勘查工作 78
三、 出台具体的企业整合、园区优化的措施与办法 78
四、 鼓励贺州石材总公司上市,发挥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8
五、 实施育龙工程,开拓终端市场 79
六、 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品牌意识,进一步提高贺州石材区域品牌形象 79
附件一:重点项目 81
一、石材加工项目 81
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89
一、规划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贺州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贺州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贺州工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石材产业作为贺州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粗放式发展的局面没有改变,全市经济面临总量扩大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通过本规划将进一步规范石材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技术研发、现代物流、机械装备、文化创意设计、商贸展会等配套产业,打造集开采、加工、销售、设计、物流、科研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产业园,实现贺州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贺州拥有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特大型白色大理石矿山,但是产业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白色大理石资源进行初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以“等客上门”的方式销售,企业相互之间恶性竞争,被动销售,市场混乱,难以提产品价格,整个产业经济效益较低、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难以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对产业重新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及目标,确立产业发展重点,通过调整资源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促进技术、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统一产品质量和标准,规范行业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做大做强产业。积极推进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延生,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三)有利于提升产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贺州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及开发利用时间较早的优势,使得石材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在行业内树立“贺州白”品牌影响力。但是以资源初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市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当地资源枯竭,产业将逐渐萎缩,削弱品牌效应。
本规划重新审视贺州优势条件及产业基础,因势利导,发展精深加工,努力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在全国行业内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内的分工协作,使石材产业成为贺州市驰名中外的工业代言品牌。
(四)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贺州把建设“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作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定位。然而,贺州市石材产业发展方式仍以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为主。为此,必须通过规划引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矿产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将白色大理石资源综合利用及石材产业链延伸发展相结合,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并鼓励园区企业循环生产,推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广泥浆、废石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依赖,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向贺州集聚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面临土地、能源和环境等制约问题,近年来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务院发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2010年《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贺州位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最东端,地处在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加之土地成本相对低廉,基础产业已经形成,具有承接东部石材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政府通过科学引导,加快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贺州集聚,力促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