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石材之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服务 | 商务中心 | 帮助中心 | 客服:010-62237591 | QQ交流:点击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材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规范管理 集约经营

点击数:3597 发布时间:2005-11-16 来源: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

【摘要】....

     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经营着一座特大型玄武岩矿山。矿区位于福鼎市白琳镇。玄武岩矿山的矿藏量极为丰富,是我省乃至全国罕见的优质黑色石矿。以玄武岩荒料为原料加工的“福鼎黑”饰面板材以其独特的品位远销国内外。
    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从1998年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大力进行创新工程的构造,使矿山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98年至2004年共开采荒料60万立方米,实现利税4.5亿元,连续三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体制创新:玄武岩矿山开采历程的两个阶段
    福建玄武岩矿山的开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至1998年是第一阶段,1998年2月以后是第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的八年中,矿山共有三个公司经营,形成了在矿山的东、南、北三个不同方向,不同标高(海拔分别为603米,550米,530米)向山麓中心掘进的格局。由于各占山头、各自为政,只顾追求近期效益,矿山开采缺乏总体规划,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伤人事故频繁发生。无序堆放的废碴引发了多起山体滑坡,造成巨大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这个时期矿山的生产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为了改变矿山无序、粗放的生产、经营状态,引导矿山健康发展,1998年,福鼎市委、市政府从扶持支柱产业,促进地方经济更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重大决策,对矿山实行以转换企业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的综合整治,提出了政企分开、联合开采,集约经营,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资产为纽带,组建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对矿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玄武岩矿山从此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
    二、管理创新:实现“五个统一”
    建立健全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痛定思痛后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有效制约,公司提出了“五个统一”,全面系统地对矿山进行全方位管理。
    统一规划  根据矿山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请苏州非金属矿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和全面规划,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的可采区和排废区,严格按开采区规划进行开采。
    统一开采  在可采区范围内分段分级循序渐进,制订周密的有序的开采方案,按梯级严格掘进开采。
    统一管理  公司建立一整套严格管理规程,在董事会领导下,董事长是法人,负全面领导责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层层把关,制度落实到人,特别是安全制度措施一步到位,建立检查监督落实制度,把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安全促进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统一销售  (1)荒料销售进入有序管理,统一价格,杜绝了下游产品的无序竞争。(2)实行荒料竟卖,价格双轨,开辟了一个支持下游产品出口绿色通道,以价格为调控手段,稳定了出口价格,同时保证了出口产品的荒料需求,2004年“福鼎黑”的出口量约占总量的60-70%。(3)密切跟踪下游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开采销售计划,通过源头调控,稳定板材价位。
    统一排废  按设计要求集中于东坡、南坡作为废石排弃,较好地解决了废石场不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维护了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及邻近居民的安全。
    三、机制创新:玄武岩矿山开采与安全的有序协调
    经营机制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在玄武岩矿山开采的第一阶段,由于各自为政、各占山头的体制约束,加之矿区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造成各种事故频繁发生。1990~1998年共发生四起因无序堆碴而引发的山体滑坡事件,其中尤以1998年2月18日北坡废石场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惨痛教训,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经营机制的深沉思考。
    矿山开发的第一阶段的八年中,共产生废石等固体排弃物约200万余m3,这些废石顺坡排弃,形成了长达1000余米的天然废石场。废石场的高位势能得不到释放,埋下了废石场不稳定的隐患,成为伴随着矿山开采全过程的危险源,形成矿山开采的最大安全风险。由这种危险源而引发的滑坡灾害已不仅仅是矿山自身的生产安全问题,而是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及山下群众的安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重大问题的途径就是在构造一个促进生产的动力机制的同时必须构造一个约束机制,通过保证矿山开采的人员、机构、环境和设备安全,来实现矿山安全与生产的有序协调。
    1、构造了一个系统化的风险控制机制
    1998年以来,我们努力构造一个系统化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废石场的滑坡隐患进行防范与整治,具体分四步走:
    ①进行风险评价。在矿山现有的长达1000余米的废石场中从各自的地形条件、地质构造、能量大小、环境情况、滑坡历史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高风险地段作为切人口进行优先整治。
    ②高风险控制。经过综合风险评价,认为原东坡废石场是矿山滑坡的高风险段,于1999年投入资金100万元进行以削坡卸截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整治,目的在于使该危险源的高位势能进行释放,形成台阶式的废石场从力学角度分析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同时又于2000年投资50万元在该废石场东侧修造排水系统,以实现废石场的有序排水。
    ③低风险控制。在东坡废石场高风险段控制以后,我们认为现有矿山废石场隐伏的滑坡风险的概率是一个随机的不确定过程,同时认为滑坡的过程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发的过程。只要通过对废石场的动态位移进行准确监控完全可以实行在其“渐变”过程的滑坡预报。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于2000年,在现有的废石场的敏感部位设立22个控制点,引进日本进口的电子观测仪,测量其动态位移(E、N、Z三个方向),进行专人操作,周期监控。三天一次,暴雨期间加密测量,同时每月一次作为安全报表分发给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该系统投入运行以后,我们对废石场危险源的动态情况了如指掌,明察秋毫,可以防范于未然。
    ④应急风险控制。对废石场的动态监控实际上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从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中确定出高风险阶段,从而可以赢得充足的时间进行应急控制。2000年12月中旬至2001年2月中旬,监控信息表明原北坡废石场标高380m~502m范围,其轴向长250m,宽度150m滑体位移明显,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准确的预报信息给处理这种应急安全隐患的方案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经过采取各种应急控制措施,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排除。
    2、构造了一个结构化的安全管理体制
    三年来,矿山建立了一套总经理——安全领导小组——矿山——开采工程队——安全员的安全管理网络。构造了一个结构化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个机制的精髓在于实施谁主管,谁负责,目的在于落实现场管理到位。
    董事长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对矿山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签发矿山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对与安全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检查与监督,以“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一切事故的调查处理,对职工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技术的培训。安全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一的安全例会,在这个例会上,安全领导小组对上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对下周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和整改。
  3、构造了一个文件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1998年底,公司委托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院对矿山开采进行规划设计,这个规划设计作为玄武岩矿山开采的指导性文件规范了公司管理运行模式:①规划文件确定了矿山开采的危险界限,成为公司1998年进行移民工作的技术依据;②规划文件规定了堆渣场的选址,规范了公司有序堆渣行为;③规划文件确定了总的开采原则,实现了矿山有序开采;变双向开采为单向低台段、多台阶的开采。
    文件化的管理运行模式的一个目的在于实现制度管理。三年来,公司建立了一套符合玄武岩矿山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坑口管理制度,明爆物品管理制度等,与管理制度相配套的是建立起文件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界定了“违章操作”与“违章指挥”的行为,对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四、科学开采:玄武岩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建立起一个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经营体制和运作机制,实现了矿山从无序开采向有序开采的转变,并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取得自身的经营业绩,从2002年开始,我们注意到,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总体开采格局并未彻底改变;台段高度虽有所降低但仍偏高;采矿工艺依旧;受制于矿山地质条件,采矿与剥离的部位往往处于不同的地段,造成采剥比例失调,超规模开采。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
    把工作重心从有序开采向科学开采转变,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公司的面前。为了实现这个重大转变,从2002年开始,公司全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科学开采的核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1998年至2002年,我们顺利地实现了四年调整。通过四年调整,矿山已形成了规划设计所要求的从北东向南西的单方向、多台阶、低台段的梯形规范化的埕口布局。2003年,我们对目前矿山赋存的后备资源进行普查,初步探明了后备资源的基本储量,布局及特征。从2004年起,矿山将进入扩建期,即
在目前已形成的梯形结构的埕口基础上向纵深开采。在扩建期内,要坚决实行“采剥举、剥离先行、贫富兼采”的采矿原则,要深刻理解这十二字方针的深刻内涵,根据以往的经验,采剥失调将会严重影响产量的稳定和产品结构的均衡,因此,每年保持一种合理的剥采比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董事会在规划开采总量时,把指导思想转移到以提高资源回采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开采的轨道上来。具体地说,结合目前的埕口布局,必须达到下列“五个合理”的要求:
    (1)合理的剥采比,以保持长期产量的稳定和结构的均衡。
    (2)合理的尾矿布局和弃渣工艺。三年期间,不得出现废石场滑坡事件,这是一条硬目标。
    (3)合理布置各台阶空间发展关系。这种空间发展关系以各台段间开采、运输互不牵制,互不干扰,确保安全生产为最终目的。
    (4)合理的台段高度。这种台段高度必须同时满足产量的计划要求和提高回采率的要求。
    (5)合理的采矿工艺。与台段高度相适应,必须对矿山长期采用的深孔扩壶爆破采矿工艺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出一种在合理的台段高度下尽可能减少岩体的爆破损伤、工艺损伤及人为损伤的工艺参数。
    ——对年开采规模进行市场分析,环保分析及技术经济分析。过去八年,矿山一直处于年开采量8-9万m3状态之下运行,创下全国单点矿山开采规模之最。今后三年,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年开采规模的确定要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环保分析及技术经济评价,尽量避免矿山的超大规模开采。所谓矿山的超大规模是指矿山以按照常规开采方式所不能达到的规模进行开采,这种规模的形成往往是以降低资源利用率和降低下游产品价位为代价的,同时也有可能破坏了埕口、台段间的空间关系、台段高度和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实际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近两年,市场新需求的出现,刺激了小块石的利用,如墓碑石,雕刻石,路缘石,铺地石等,市场前景看好。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及加工成本低廉,资源利用率高,在保障质量、保障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可以得到迅速发展。矿山开采十余年来,共产生废石约300万m3,而且废石量与日俱增。由于历史、体制、市场、规模、场地等原因,废石中可以利用的成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科学的利用,而且成为影响环境,破坏安全的公害。今后,要适应市场新需求的出现,做好废石综合利用的文章,成为公司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在放慢开采速度,适当控制总量,留出市场空间的前提下,建立一个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的的运作机制,加速废石综合利用进程,
丰富主营业务内涵,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有力补充。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中国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